在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下,全国两会的提案多集中在如何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其中“保增长”成为经济议题中最热的话题。今年政协委员们的提案中也有近三分之一与就业相关。(《国际金融报》、《21世纪经济报道》3月3日)
许多全国政协委员将参政视角集中于“保增长”和扩大就业,既体现了参政的高度水准和责任感;也容易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优化科学民主决策;更有利于凝聚力量和智慧,突破现有政策的局限,推动新的政策成果产生。但两会不仅需要共识,一定程度上更需要异见。
两会不只是一个言论平台,也是一个充分发挥民智的舞台;不只是一个关注热点焦点问题的契机,也是一个整体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平台。所以,公众不只冀望两会能推动新政策成果出台,更希望藉此出现一个各方面思想火花碰撞的政策优化过程;不只冀望两会能在“保增长”和扩大就业方面产生新思路,更希望刺激经济之外的多方面问题能得以不断改进。那么,在共识之外,就需要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多一些,也需要提案、议案在剑指热点外能包罗万象异彩纷呈。
对于前者,譬如同样瞄准就业的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提案》即指出,通过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的思路需要谨慎,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增长未必会带来就业增长。“保增长”和扩大就业怎样实现平衡与共赢,需要多方观点的碰撞与融合,从而为经济复苏提供更“经济”的路径。在这里,我们需要最终的共识,但在形成共识之前和这个过程中,则更需要异见。
而从提案及此后议案的集中点看,也需要代表、委员在对大势的共识之上多一些“异见”。事实上,除了国内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进入改革关键期的医疗体制改革、正在广泛征求意见的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由捉襟见肘的社保基金必然引发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完善、不断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怎样完成救赎、不断试水而又争论不休的购房入户所再次暴露出来的户籍改革问题、一场罕见的干旱所放大了的三农问题、一直未间断讨论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距问题……无不是关乎国是与民生的大问题,也无不在改革中遇到了这样和那样的困难,所以同样需要代表、委员给予充分关注。
具体到同一话题的提案议案,多一些异见并不是坏事;具体到所有提案议案,异彩纷呈则尤显重要。多一些异见才能容纳更多民智,才能代表更多不同群体的意志,更为全面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更为全面地改善国计民生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