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收藏的文房用具中,有一件白铜壶形水注(见图)。它虽然产生的年代比较迟,是民国时期的作品,但是因是壶形造型和上面的铭文“上善若水”比较特殊,仍受到我的喜爱。
水注和水盂、水滴一样,都是使用砚台和毛笔的文人,用来磨墨时向砚台中注水的工具。水注一般为瓷塑,少量的为木雕或牙角雕,自白铜墨盒在清代面市后,白铜水注也相继出现。这些水注,通常有进水孔和出水孔,使用时,先向水注中注满水,然后通过控制水注的倾斜度,掌握从出水口向砚台中注水的多少。而该白铜壶形水注,不仅在造型上有了革新,壶身增加了提篮,将出水口制成了壶嘴状,而在壶身两侧刻花,使其成为了一件艺术品。
这件白铜水注,系用白铜制作,呈圆扁水壶状,长8.4厘米,宽5.8厘米,高3.3厘米;壶面中间有一圆形突起,直径1.5厘米,高0.8厘米,中间有一进水口,直径0.6厘米;突起两侧各有一圆环,圆环外直径0.9厘米,内直径0.5厘米,两个圆环中安装一“萃”形提梁,提梁长5.2厘米,高2.8厘米,可方便地将水注提起来;水注一端有壶嘴状出水口,椭圆形,下粗上细,出水口的口径为0.2厘米;水注上面有四个楷书体铭文:“上善若水”,一侧为“上善”,另一侧为“若水”;壶身两侧刻有山水、树木、亭阁、小桥、舟船、人物等景,生动活泼;壶底有一钢印,阳文,两行,上行为“太原”二字,下行为“文蔚阁”,表明是太原文蔚阁制作的。
经查,壶身铭文“上善若水”,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人能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老子还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