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于明代以前青花的认识还停留在朦胧的萌芽状态,基本无法明确地对明代青花与元代青花进行准确的断代与辨别。学术界对于元青花的重视与研究是由一个叫波普的美国人开始的。这个研究中国陶瓷的外国人,在反复比对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一件有元至正十一年款的中国景德镇青花象耳瓶之后,将供奉于伊朗阿尔德比尔神庙的中国青花瓷器与土耳其托普卡比宫中收藏的中国青花瓷器中的元代青花瓷从明代青花中分离了出来。由此,这一工艺水平极高,存世量有限,代表着中国青花瓷器发展中第一个高峰的元青花瓷器,开始成为海内外陶瓷研究者与收藏家们持久不衰的追捧热点。
由于存世器物的珍稀和考古资料的欠缺,长期以来元青花爱好者们既对元青花趋之若鹜,又为其种种谜团所疑惑不解。民间收藏界众多的元青花研究会、研讨会都努力地试图揭示隐藏在元青花背后的完整真相。而江西景德镇乃至湖南、福建等地区庞大的青花瓷制假贩假队伍为着各自的目的与利益也层出不穷地制造出各种假元青花蒙骗人们,牟取暴利。
直至近年随着对元青花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接近真相的事实开始展现在元青花爱好者的面前。元青花的烧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延佑型元青花、至正型元青花以及元末明初时期的元青花。至正型元青花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十一年款青花象鼻瓶为标准器,现存于伊朗、土耳其博物馆的元青花以及国内河北及江西高安等地出土的窖藏元青花被专家称为至正型元青花。
在至正型元青花出现之前的宋末元初,景德镇陶瓷工匠们已经摸索出了在青白瓷上绘制青花的工艺。此时使用的是高铁低锰含量的国产土青料,青花呈色蓝灰或蓝黑,有浓淡色阶。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这时期元青花以玉壶春瓶、水盂、高足杯等青花小件为主。专家把此时期的元青花归类为延佑型元青花。
延佑型元青花是景德镇青花瓷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宋末元初南方景德镇制瓷工艺显然是受到了北方磁州窑工艺的影响。北方战乱,手工艺者们大举南迁,带来了高超的绘画技艺,江南地区的吉州窑、景德镇窑的手绘工艺水平迅速提高。自由洒脱、疏朗流畅的磁州窑民间绘画技巧在早期延佑型元青花瓷器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延佑型元青花在当时主要是为满足国内市场以及东南亚市场的需求,器物多以文房小件为主,绘画工艺呈现文人特征。
延佑型元青花持续的时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存在时期是仅限于至正元青花之前,还是在至正元青花出现之后依旧存在呢?从景德镇陶瓷考古的证据看,出现于元代早期的延佑型元青花很可能是持续到至正时期甚至贯穿整个元代的。此时其使用的青料已经不再是国产土青料,而很可能是制作出口大件至正元青花之后淘炼出来的质量略差的进口青花料。此件延佑型元青花“月影梅穿带水盂”,高10厘米,口径3厘米,腹径10厘米。青花发色略显深蓝,沉入胎骨,画笔流畅洒脱,具有典型的延佑型元青花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