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23日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8年第四季度)指出,从价格形势看,近期仍有下行压力,通货紧缩风险较大。但当前不少经济体及其央行的大规模注资和金融救援计划,都会导致货币增发和财政赤字增长,从中长期看有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对此也要给予关注。
报告指出,当前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总体仍处于低位,加上外需减弱可能加剧国内产能过剩,在总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目前推动价格上行动力较弱,下行压力则相对较强,通货紧缩风险较大。
中国人民银行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预测下一季度物价下降的居民占比达到22.3%,比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3.5个和18.7个百分点,为1999年有调查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于2009年物价走势,交行研究部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也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物价下行的趋势可能由于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影响而增强。2009年主导物价下行的因素远多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因此全年物价继续下行的可能性较大。上半年可能会出现物价的底部,而下半年物价将在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有所回升,全年物价将呈前低后高的走势。若不考虑后续新增因素,未来CPI就可由翘尾因素计算,据此预测全年CPI增幅为-1.3%左右。考虑5%的误差,预计全年CPI增幅区间为-1.5%至 -1%。
但央行报告同时表示,也要看到当前全球货币条件总体宽松,部分重要经济体已经或可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样的格局下,一旦市场信心恢复,国际商品价格还可能重拾涨势。当前不少经济体及其央行的大规模注资和金融救援计划,都会导致货币增发和财政赤字增长,从中长期看有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对此也要给予关注。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我国价格形势经历了从快速上涨到急剧回落的过程。受全球通货膨胀和国内结构性供给短缺影响,主要价格指标如CPI、PPI在2008年上半年延续了2007年的上涨趋势,并相继于2008年2月和8月达到本轮上涨的高峰;此后,随着国内农副产品供给改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国内生产企业存货调整以及翘尾因素的减少,主要价格指标急剧回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