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旬,经一再讨论、调整之后,财政部向全国人大提交2009年预算报告,其中将2009年预算赤字规模初步定为9500亿元,其中包括为地方代发的2000亿地方债。这是1949年建国以来最高额度的财政赤字。
对于此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近日发文指出,中国在扩大财政赤字、提高负债率方面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来实施必要的赤字财政,通过适当的赤字财政来应对外部冲击。
巴曙松认为,与欧美国家的过度负债和高杠杆率相比,中国政府的负债水平较低,资产负债状况更为稳健,从2000年到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但是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负债率却有所降低。所以,现在中国正面临着再杠杆化的大好时机。在2000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值仅是2.5%,到了目前,这个水平还不到1%,因此,中国在扩大财政赤字、提高负债率方面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巴曙松指出,经济下滑催生赤字财政。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逐步凸现。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内部经济转型的压力,使得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显著的挑战。从中国的情况看,2008年10月以来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清晰揭示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在内部结构调整与外部需求回落等压力下的迅速回落,不仅关键的宏观数据陆续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也迅速下滑,一些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先行指标也出现了负增长。 这些数据无不显示着中国经济下滑趋势正在形成。
巴曙松认为,赤字财政可从六方面着力。首先,投资基建与消费内需的博弈。需要防止对政府投资的继续过度依赖和投资的高速增长可能对消费带来的挤压。在主要的经济体中,中国的投资占GDP的比例已经是全世界最高。中国曾经因为投资增长率过快、投资占GDP的比重过高而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其次,改革社保和分配等基础制度框架。从政策效果看,启动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见效较快,而以增加收入、减税等促进消费的方式来拉动内需则时滞性强。而在当前经济迅速回落、结构调整压力下,要想有效解决过度依赖投资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关键还是消费扩大的政策措施。
第三,谨防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冲击过大。从政策权衡的角度考虑,首先要稳定宏观经济,随后,政策重心需要很快转向实质性扩大内需和扩大居民消费的方面,转向促进就业。
第四,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下一步的政策重点,应是如何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鼓励杠杆比率的稳步提高,鼓励银行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度增加贷款投放。当然,这也需要和下一步扩大内需,找到新的增长点的政策结合起来考虑。
第五,借机重新布局资源。从国家角度来看,许多资源稀缺量很大,资源价格的大幅下跌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布局资源的机会。同时,资源价格的下跌也为资源定价机制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第六,放松管制培育新增长点。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打破这些行业的垄断和管制,完成内需主导增长的格局转型,在经历此次金融危机过后,中国就有机会培育出一批富有活力的新增长点,中国经济便有希望迅速从危机中走出,展现新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