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运彰校释金石文字记
七十二年前的丁丑牛年(1937年)有位“岭南派”印家潘贞干先生曾为沪上著名词人、金石家陈运彰(蒙安)先生家刻了三方印,今人大概对于广东篆刻家潘贞干先生比较陌生吧?我听沪上名印家陆康先生说:“潘贞干是名印家易大庵的学生,当年从易大庵学印的有简经纶、潘贞干、何秀峰等人,刻印风格师承黄牧甫,由于黄牧甫在广州生活时间较长,其印风影响了许多广东印人,印坛称这一篆刻流派为“粤派”或“岭南派”。陈巨来《安持精舍印话》说:“近代印人,南有李玺斋尹桑、邓尔雅万岁、易大庵熹之三君者,渊源所出,佥出牧甫,各有所擅,未可轩轾。”可见岭南印人在黟山印风影响下,别开生面,在民国印坛享有重要的地位。
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三方小印:一对老寿山石,色黄,石体微小,石高3厘米,印面仅有半厘米见方,白文“蒙公临帖”,边款:蒙公小记贞干丁丑,“陈焕道”(陈运彰之子),落款:贞干刻。二印虽小耐人寻味。一种逸气贯通全印,无论篆字书法、章法布局气势却是很大,线条苍茫现古意,篆字横斜有清趣,生动活泼、险中求稳。另一方刻在青田小石上的“陈运彰校释金石文字记”朱文印,大得黄牧甫先生印风之神髓矣!边款:丁丑秋初制于上海,蒙公教正,贞干。黄牧甫治印边款与人不同,有时落于印章的内侧,此印刻款亦在内侧。显然是师承牧甫一路。
申城名印家唐存才兄是研究黄牧甫印学专家,他告诉我一则史料:“1936年27岁的潘贞干先生北游沪滨,沪上鉴赏家以得其一印为幸,其印风格有二,豪放者,似摄昌硕、牧甫之神而自出机杼,字则俐落喜作侧欹之势,印边每重其下而斑驳陆离,甚得奇趣,整饰者则又全宗牧甫,故易大厂尝誉其印可当牧甫半席。”
陈运彰先生,广东潮阳人,早年从晚清四大词家之一的况蕙风研究词学,擅书法,精篆刻,并集藏汉魏唐宋碑拓、书画、金石,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士,所作诗词古文骊体论书题跋等甚为丰富。书法由宋四家上窥褚遂良,秀逸韵古”。在陈家,我曾拜读过易大厂先生为他治印二百多方的印谱一套,蒙安公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之江学院、太炎文学院、圣约翰大学等教授。关于此三方印章,陈运彰先生后人哲明老师说:“潘贞干来沪后,一直敬仰陈蒙安,1937年秋,有一天,他与易大厂拜见蓬斋主人陈运彰,关于印学、书法、碑帖,他们谈了很久,临别时,潘贞干说要给蒙安公刻几方印,不久,他便送来此三方印,当年,陈运彰获印后大悦,称赞潘贞干印刻得极佳!亲自做了纸套保护印面,珍藏了几十年。”
蒙公临帖
陈焕道